蘑菇文> 高考作文> 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800字高考作文

时间: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篇一: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光与影和人间游戏

  麻予诺

  小时候爱玩光与影的游戏。

  只需要一面白墙,一束灯光,任何地方都可以有梦的生生不息。我的双手变幻着,影子变幻着。在还没有文字步入的那个淋满糖霜的二维世界,眼睛触及到的一切便是一切。在这个远近轮回的光彩世界中,当然所有都是由我来掌控。我自诩为宙斯。用手作出的蝴蝶向灯光聚拢,那是春天飞近了;蝴蝶向四周飞开去,那是生命的幻化与自由的涌动。我的双手摇晃翅膀,光的华丽裙裾翻飞舞动。因此,我猜想,那边的世界,风该是很大。

  在我正做着这些盲目却令人回味的游戏之时,经历的一切都难以忘却。全部记得清晰。至少我记得在其中获得等量的如同糖豆五彩的幸福之后。之后就不明所以地长大了。长大也无非是场游戏,似乎玩着玩着,光与影交替下“我”的呈现就完全变了样。

  我纳闷着变化的到底是光还是影,到底是谁使白墙上的影子渐渐变高变大,又渐渐地消失入空寂。如同无所谓生死的水渍,扩散后又消逝。逐渐我不会再玩这个孩童发笑的游戏,白墙和灯光,似乎失去了原先跳小步舞的欢愉。它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存在,但都只是为了完成使命般的,越到后来越不自知,只是僵硬地在。果冻状的黏稠时间里,光和影也许不再需要这个世界。

  但我想,所有的作品都不过是物与世界关系的阐述。这个人间,有容乃大,但光与影,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这一个古老的世界具有生命?

  假使回望过去的这些年,就不难发现,我所走过的每一驹隙都是光与影的重重叠叠,我怅望过去时间投映下的影子,零落间发现我们过去曾经都对这个世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猜忌,殊不知其本身就是一场游戏。光与影在这场人间游戏中扮演着角色。我在其中举目前行,光悬在半空,百无聊赖居高临下;身后毫厘之地上是我生命永不止息的痕迹。我看着我的影子,又举起手来感受光。它到底是耀目璀璨的,并且如此温柔干净。它是清清湖底的明亮眼睛,仅眨动睫毛就曼带起层层痕纹。这世界上,再没有比这光更温柔的了。

  在这场游戏中,我是否一刻不停地向它不留余力地前往?

  我曾经吃着巧克力,趴在窗台上看着日光间瞬息万变。不需要宏大的事实,让我极力渴求的只有路人身上带有的不同颜色。一个人走过,两个人走过,千万个人不停地走过,千万种色彩不停地闪过,我如同失翅的蝇,一头扎进色彩的漩涡。手指上的巧克力因为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化成浆,我却无暇顾及。是这时候希望拿起画笔将它们永远地留存下来吗?当我真正梦醒如初,一束强光从帘隙中挤身出来,正正落在稚幼铅笔线勾勒出的人形物上。我将它们填满了颜色,小心地存放在某个秘密地方。许多年过去后我当然早已忘记这些令人怀念的事物的藏身之处,却不可惜。那束突如其来的日光温婉如玉,某个角落的醉舟偶发启程竞逐。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它的罗盘微微发烫。

  开天地的时候是盘古撑起了混沌。这束奇异的光将无从下手的人间游戏从加载页面推进到了提示开始。

  站在游戏的开头,光从触及不到的近旁四溢,影子倒立在身后阻止我退出的墙上。这影子如实地比划了我身影的大小。强光照耀。我思考身后的这漆黑暗质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这个处处华丽的灿烂游戏中,为什么还需要一席违和的影子存在?孩童无所从的迷茫中,我走在游戏人间的阳光下,却意外地发现前方根本无路可循。我开始无助地大声哭泣,为我追求融于色彩的美梦的破灭,为我早逝如春的那束光无可奈何。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在本子上努力地勾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天真地认为可以容许我这颗对色彩的满怀渴望的小苗长大。所以当我意识到自己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在这场游戏中注定是属于失败一方时,从世界之上吹刮来的风给我猛烈一击。它刮得如此痛彻心扉,那边吹来犀利的风强塞进我的所有细小的开口,用钝的小刀拉开那些无数多含混的伤疤。如此我意识到小时候在白墙与灯光间充当宙斯的我,对于光影世界中风大的判断准确无误。

  在这个人世间我充当的角色不过是一颗微小的尘,对于无谓的生死离别大声哭泣。因为光线被风吹熄,许多个日夜我都在这场游戏中漫无目的地原地等待。并在等待中忘却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开始怀疑这个游戏的规则。直到许多年以后。

  直到许多年以后,我在兰波处读到了一句话。他说:“噢!我受了那么多苦,作为奖赏,你肯将儿童书本里的未来赐予我吗?”时至这时,我才开始重新回望时间深处那个曾经有光的幼稚时刻。那时令我大声哭泣的所谓梦想,只不过是存在于儿童读物中言过其实的可笑未来。那个世界的风肆意吹刮,正是游戏的正确玩法。

  追逐光源也不是游戏的唯一目标,强光照射下,有影子是自然规律。这个人间游戏的真正目的,还需要我们不忘回头,在静默中审视自己的影子,细细认识并了解它,感受它漆黑的填补是清晰还是渐明,感受它的棱角的轮廓是否暗存柔软,感受它在光华中大小的轻盈变化。眼见影子无穷尽变化的同时,也会是对于自己的一次重新见面。世界上没有无用的必然,每一个自然规律底下全是生命无尽的意理。我也开始重新审视光的透射。在黑暗中止步了这么多时日,光不会恰自来。这些我全部明白,我需要做的,只是重振旗鼓,让光亮再次涌动,让千串梦,卡在我喉中。

  有一个名词叫作“追光者”,是我的状态。光源在远方涌动,因为距离的遥远,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且非常黑。我刚从黑暗中出来,走到光芒下,我的影子还没有完全从黑色中醒来。我要明白这就是我的呈现。我还明白,也确信,随着对光源的靠近,影子会慢慢睁开它的双眼。当我最终抵达终点,它会透明至消失不见,这时我也不再需要靠着回头审视它如同照镜来确定自己的方向。因为我站在光源下,便就是自己。到那时,这场人间游戏,将成为赢家的,也正是我。如果要说起我的影子,即便是有,也不再会是用黑色颗粒黏合而成的,而是具有了光源同样的亮度。

  “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在这场游戏里,光与影的可爱不可辜负。不管那个世界怎样狂风骤雨,在所不惜。

  世间万物全都向着光生长,背后投下苍凉。

  篇二: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始于一醉,续于经年

  杨浦

  梦想,始于一醉,续于经年。

  少年时,老师将“梦想”这个词淡然地抛给我们,我们也微醺着极其轻率地将那一个个绚丽灿烂的幻想宣之于口。老师、科学家、警察……这些光鲜亮丽的名词,是我们少不经事时对这个仿佛一蹦就能碰到头的世界最大的善意。它们堆砌成华丽的藻饰,频繁地为你戴上不知何种原料铸就的皇冠,让你不知疲倦地往前方狂奔。

  在这场梦想消耗战中,你也许在汗水中翻涌过、在泥地里挣扎过,但仍不忘初心,得了始终,实实在在地触摸到梦想的形状,活成了你所希望的那样;也许,你的梦想中途夭折,无法重新启航,你最后也放下它,选择了另一种生活。

  我的父亲是一个长相极其凶恶,但实际上温和随性的“表里不一”的男人。也许是年轻时被过多的港片所“祸害”,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片儿警。他热爱各种大刀和警式武器,棍棒耍得极其顺溜,气力极大,年轻时徒手抓歹徒,狂奔两三条街揪住偷东西的扒手。用他的话来说,他这样做,是“为即将到来的梦想做准备”。

  几年前,他获得了一个能够成为特警的机会。于是,他咬着牙,每天勤勤恳恳地跑步跳绳,甚至不惜做四次激光,把跟了他十几年的满胳膊文身全部洗掉。那几个月,我老是能看到他带着微笑举着自己肿胀得胖了一圈的胳膊,得意洋洋地跟我聊他美好的未来,神采飞扬里透着还未褪去的年少轻狂。

  父亲是进了特警支队,但终究没有成为特警。后来被调到公安局,然后又去了学校,成了开专车的清闲无比的“衙内”。几年后,我问他这个一时兴起就跑去杭州白手起家搞房地产、中途却白赚了个胃病不得不回家“韬光养晦”的“无业游民”,是否后悔当初没有留在特警支队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说:“后悔。如果没有离开,我现在没准也有了什么队长委员当,吃国家的铁饭碗,不用累死累活地自己创业。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过去的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也该忘了。”

  是的,后悔是毫无用处的。因一时的迷醉,斗志昂扬地去追梦,是热血;执着了那么多年,最后却还是失之交臂,那么确实该放下了。

  每个人获得梦想的开端可能都是因为一瞬间的驱使,比如一个紧张的推理,一部热血的片子,甚至一个微不足道的玩笑给你带来的刺激,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从神经发来信号,让你像喝了酒似的迷醉起来,认为自己能够顶天立地。因此,你就会毫不犹豫地踏上这条终点似乎肯定是罗马的道路。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在这微醺提神下大胆地前进,随着汹涌的执着和澎湃的勇气眺望罗马凯旋门的门顶。多数人,却只能被这极高度数的酒精迷得摇头晃脑,前仆后继,但当醉意迅速蒸发,经年悄然流转之后,他们剩下的只有空洞的茫然,只好懒洋洋地顺着偏离的轨迹,行走到人间无边无际的失格上去了。

  迷醉的幻想极易开始,经年的追梦却极难继续。有一句很有诗意的话是这样说的:“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它的意思是:在人生路上,希望你即使度过半生的颠沛流离,仍能守住自己的本心。

  那么,在追梦路上,我也愿“发奋追梦,续醉经年”。

  篇三: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寻一场清梦,得以慰草木山河

  陈育彤

  念旧的人活得总像个拾荒者,不动声色,却满心澎湃。流年辗转,窗边的琉璃盏又变换了多少颜色,日光渐褪,门前老树换新芽。

  门外夜雨频滴,影伴青灯执笔窗前。一声咨嗟偶尔传来,抬眉,搁笔,酸痛的眼睛干涩得像是枯萎的荷塘;蹙眉,揉眼,所见不知何时罩上一层雾气,沉重在阴影里歌吟。我不知经年的跋涉会换来什么样的结局,但我更怕到头来所有滚烫如流火的誓愿,都轻描淡写地被区区杯酒,消抵了清寒。

  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我们仍然顺着春华一路奔跑,在时间小径的那头,望见自己的影子摇摆在光阴的渡口,执拗而单薄,却永不停息。忆起曾经年长的亲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朴素道理,我颔了颔首,终于稍稍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究竟是什么样的物事,在一夜的雨疏风骤后,仍能不染尘垢?我曾无数次在那些无眠的夜晚,细数别人梦里的花开花落;而当我抬头望见皎白的月光,一种奇特的充盈感带着朝代的风,轻轻将思绪淹没。于是“寻梦”二字,随着呼吸的起伏,被慢慢吐出。

  这是一个让多少迁客骚人夜寐不忘的词啊——前有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鸿志,后有王摩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追求,更有苏子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跨越千年的海潮生生不息,浑厚如黄钟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古老的基因重新沸腾——顷刻间,仿佛满目山河模糊了自己的界限,铺天盖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如此,唇角淡淡一勾:是了,寻梦。拭去眼前迷濛的雾岚,未来渐渐显现出一个朦胧的轮廓。或许,不必怕——寻梦的过程,当像汪曾祺老先生笔下的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万丈尘寰看人间草木古旧又长情地在土地上生长的诗情画意罢。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在人间跋涉的路途上寻一场清梦,然后天地为之绝色,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你背负沉甸甸的梦想,一头扎进满目滴翠的山色中,未曾回头,就像《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小男孩握着能决定他命运的两颗宝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远方的征途。“于是你手握乌凌与图明,向着朝阳,感受着黎凡特风轻轻散落的吻,深情又认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梦不知所往,踏尽芳尘。逐梦,赴一场与自己的人生之约。既然选择寻梦,那就一直向前,永不回头。因为,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隐晦的灯光似乎逐渐地敞亮了起来,墙上深深镌刻的格言把几近陷溺的我从岸上打捞起。低眉,提笔,目之所及是晚风掠过麦浪,远方山巅盖住落日,人间草木亘古不变。于是手书:“寻一场清梦,得以慰草木山河。”心下释然。

  窗外万家灯火隐约闪烁,雨停,风起。开窗,深吸一口气,希望在月光下歌吟。

  篇四: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搏击沧海,飞鞭催马

  应少圳

  清梦入淮,文采入午盏。

  聆梦怀酻,前途渐漫漫。

  前路是未知的深渊,后方是无尽的黑暗。刹那间——四周无尽的晦暗犹如玻璃破碎支离,那些叫做希望的曙光遮掩不住地从碎片缝隙中跳跃迸射出来,像初生的婴儿面对这个世界,既有好奇亦有不解。它告诉我:前方骇浪惊涛,黄沙渺渺,而你,举风帆携长风,知难而上,你是追梦人!

  “我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辰。”我们在凌晨被闹钟唤醒,于曙色中穿行在校园。清晨的几缕熹微透过窗在书卷上流淌,穿过定理和公式,拂过单词和句型。温煦的午后,惺忪的睡眼,我们都曾疲惫倦懒过。梦想被折叠在小小书本里,局促又沉闷。但,黑暗中我们身披星芒,以笔墨为长鞭,任信念的铁骑踏碎磨难,把火花点燃在指尖,跳跃成燃烧的梦想。某一天,折叠的千纸鹤也能在那长空自在翱翔:成群的、簇拥的、俯冲的、轻旋的,与梦共舞,与梦交织。

  人生似船,梦想如桅。

  我梦想着,中华儿女都在梦想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追梦,追自身梦,圆国家梦。

  一声龙吟,世界向东方远眺——天眼落成,在荆楚之地观望中华未来;一桥飞架,港珠澳大桥直通复兴之路;银色长龙,中国高铁飞速驶向新时代……九万里风鹏正举,垂天击水三千里!中华二字何其深重,走过了历史的楼台烟雨,扫去了身上的烟火尘埃,成为科技创新大潮中博弈的主角。

  这些成就,正是千万个渺小的我们用双手托起的。每个领域的青年都做着世界尖端梦。百川赴海,无数个这样的梦汇集起来,这就是中国梦。“嫦娥四号”月背着陆之壮举,离不开研发团队无数青年焚膏继晷的计算、研发;“蓝鲸一号”出海开采可燃冰成功,亦归功于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的进取、创新;北斗系统覆盖全球的奇迹,更离不开“北斗女神”徐颖和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坚定信念。“超级工程”背后总蕴含着“超级精神”,“大国重器”当中无时无刻不诠释着“青年担当”。追逐着小梦的脚步,踏出了成功的大道。

  少年啊,你看——斯特龙博利火山正喷薄着火热,太平洋的白鸥振翅掠过瀚海上空,极圈上的夜空散漫了流光溢彩。每一位青年都奔跑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追梦路上,都不能推诿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惟有一往无前,方可用奋斗闪耀生命的强光,点燃中国梦的火把。

  曙光在心,希冀在延,搏击沧海,飞鞭催马。站在新时代的我们,苦苦求索,孜孜寻探。追梦的脚步不停止,美好的图景在延展……

  篇五: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携乡愁以赴千里

  秦嘉忆

  你,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怀揣乡愁,奔赴千里。

  ——题记

  故土赠予你的,是美丽的羁绊,亦是追梦的勇气。

  你留恋于故乡草木山川,可今朝风流少年,追寻那万里之外梦想的飞湍险滩壮怀激烈,亦热爱那故乡无以给予的磅礴苍茫。

  因此,你携着乡愁远行,向遥远的梦想前行。

  你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曹植于梦中相遇;于易水之畔望那半卷红旗,任凭重重寒霜淹没如雷战鼓;岳飞的战马踏过阏氏的遍地鲜血,你的热血因之点燃;陆游胡未灭而鬓先衰的苍苍老泪滴滴泣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声声呐喊犹盈在耳,荡气回肠。

  你于前行路上,步履铿锵。

  你的乡愁为此更为厚重和深刻——因为此刻的你心怀经纬,放眼天下。深知非远行无以博学,非博学无以深思,非深思无以济世四方。昔有顾炎武一骡一马负书远游四海,清国留学生痛定思痛远涉重洋;今有陈忠实先生坦言:彼时的中国人大多是“乡棒”,须得以世界的眼光,以时代的标尺,才能去审视和丈量。他们携着自己的梦想、故乡的梦想,不断前行。

  或是充实自己,或是心怀家国,你念着他们的名字,击节叹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你听见“东亚病夫”的无情讥讽,目睹英法联军狞笑着纵火烧掉圆明三园的珍藏,南京三十万同胞的哀号久久回响,屈辱条约上的字字行行撕裂你的心脏。

  你于前行路上,热血激昂。

  你的远行亦为此更为深沉,更为回肠——因为此刻的你亦心系故乡。故乡,不再是一家几邻、一巷几乡,而是国,是国的千里万里,山川万丈。

  你在远行的路上,却仍频频回望,将身上也许微弱的光芒,洒向故乡的烟花雨巷,飞雪银疆。

  马尔克斯曾落笔驰骋四海,可字句成书仍牵挂美洲的救赎;钟书夫妇羁旅海外,信札之上亦凝满对故土爱之深沉;杨振宁教授亦已踏回神州,载满几十年的斐然成绩、几十年的毁誉参半,终将千里远行而得的天下之光,照于九州社稷之上。

  是莼鲈之思的温柔,亦是足踏江川的壮思;是如明月照人千里的缱绻,亦是如火炬照我四方的激扬,是乡音,亦是出征的号角。

  今日盛世华章,皆由我们绽放。

  从港珠澳大桥到上海洋山港的自动化码头;从达沃斯论坛到厦门金砖会议;从京津冀一体化到雄安新区的建立……越来越多中华少年,远行于追逐中国梦的路上。

  追梦的赤子啊,愿你前行终不负百年前梁公之期许——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而你的故乡,终会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舒天朝晖,磅礴东方。

  于是,你携乡愁以赴千里,赴千里而带乡愁。

我们都是追梦人征文1000字

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

  篇一: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

  丽水谭宅

  林倩倩

  作为一个丽水人,谭宅对于我来说却是极其陌生的,还是因为这次的访谈任务,我才第一次听说并了解谭宅。

  丽水谭宅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酱园弄,由谭宅和小谭宅两座院落构成,构造形式、工艺特征类同。建筑布局合理,工艺精湛,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谭宅是丽水城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为研究浙南清式住宅提供了典型实例。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过去,我从来想过一座宅子会有这么大的用处。

  谭宅之所以被称为谭宅,是因为清代中期一户姓谭的人家迁徙到丽水,逐渐成为名门望族,而这一户人家历代致力于教育事业,倡导办新学,而且这城内最早的女子学堂就创办于谭宅楼上。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三度攻克处州府城,二次驻扎谭宅。光绪末年,处州知府赵亮熙曾以谭宅为府第。新中国成立后,谭宅曾用作丽水县公安局、丽水县公社联合诊所。(1986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丽水县置丽水市)

  而谭宅最令我影响深刻还是它的建筑。谭宅建造法式规范严谨,细部装饰手法多变,显露了江南民居的纤丽和柔美。建筑总体布局在一条轴线上。厅堂、天井、厢房对称组合,四周围以墙垣,构成了封闭式院落;院内雕饰工艺精美、题材丰富、寓意祥和;院外门窗装饰简洁,墙垣、屋面用白、青灰色调,比较朴素淡雅,屏风山墙高耸错落,既稳重又富有轮廓之美。在实用功能上,筑台基使之高出外围地面,并在居室内铺设木板,起到了干燥防潮作用;天井较宽敞,通风采光好,可充分接纳日照;院内栽植花木,形成了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四周墙垣包绕,屏风式山墙高出屋面,起到了装饰和防火的效果,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丽水民居的建构文化特色。宅内居民告诉我们,那房梁连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都是用榫卯结构,由木头凹凸部分啮合而成的,十分讲究。还有屋檐上的瓦片,每个瓦片上都雕有花纹,做工非常细致。

  谭宅是典型的江南四合院式民居,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为昔日处州府城首屈一指的豪宅。其实酱园弄中的几栋房屋都是谭家的,只不过这个挂着保护单位牌子的,是最大的一座。谭宅在建造完成后,历经多次战乱,在40年代日军空袭中甚至被燃烧弹命中,然而建筑始终被保存下来。

  酱园弄谭宅于1988年7月19日公布为丽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山墙为界,整幢建筑。建筑控制地带北到环城河,东到文昌路口,西到大众街口,南侧30米。谭宅的整座梁架为穿斗式,牛腿、雀替有山水、花鸟、走兽等雕刻,隔扇门、窗格子均有精细的花鸟雕刻,二进后天井墙上绘有壁画,彩绘山水人物,旁题黑底白字行书。照壁前后植有各类盆景花木,原有假山,已毁。进门时,我们还看到两旁有凹槽,谭内居民告诉我们这原本是用来放门槛的,那门槛几乎比人的腰还高,以体现其身份和地位之高。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谭宅的辉煌。

  虽然我们已看不到昔日的谭宅到底如何,但这次的访谈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我们家乡古建筑,它们承载的是过去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是古老的文明,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篇二: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

  遇见美丽——米炮糖

  林乐晨

  米炮糖,又称切白糖、切糖,是缙云县特产。

  相传早在皇帝时期就有关于切白糖的故事,比如有“黄帝时切白糖,夏官缙云好奇,观于侧,得其妙。切白糖,两两成四,四四以成二八,一冄毕,二倍四,四倍十六成四方,十六倍八八,四维八隅成焉。分则一为天,合则双为地,阴阳起合,卦象显焉。后,夏官每以白糖演阵法,得其趣,成其妙,分而天星为阵,合而歼敌其中,是名‘缙云白糖八卦阵’。继后孙膑推演承之,曰‘八阵’”。

  过去传统,家家每年过年都会切好白糖,一般都要挑送到女婿家,表示娘家关心女儿、女婿,祝愿女儿家过好年。剩下的白糖则作为春节期间的待客茶点,待春节过后,日长夜短,白糖就又成了孩子们充饥的点心,为了切好糖,特别是当年新出嫁女儿的娘家,更是精心制作,日夜忙碌。

  据说,米泡的制作,有新法和老法之分。

  先说新法。新法制作,大约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把已经“晒变”的糯谷(米粒从光亮变为亚光色,如此才能实现其糯性)先碾成糯米,然后用水浸透(大约需一天时间),再放到饭甑里蒸熟,并摊在竹篾席上,让冷风吹一吹冻一冻。然后在太阳底下晒干,最有再用大锅炒成米泡。这样的米泡,又脆又香。

  老法炒米泡的制作,比新法还要复杂!主要区别在于,老法炒米泡的制作,在“发米”这道工序上与新法不同。它是在糯谷“晒变”后,在隆冬季节,直接将糯谷入水浸泡,所需时间比糯米入水浸泡要长很多,大约要一个星期。待浸好后,晾干糯谷表面,然后送到碾米厂加工,脱壳成米。这种“发米”就不需再蒸了,晒干后直接可以炒制。这样的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就叫做“发米”。因此,发米既是一道工序,也是这种米粒的特有名称。

  据说,仅从口感上说,老法制作的米泡,比新法制作的米泡,味道更佳,口感更纯。

  一勺麦芽糖,两斤白砂糖和两碗水,正是制作一闸“米泡糖”糖水的用量。而熬糖油,最见功夫,也最关键。早一分出锅,糖油太嫩,做出的“米泡糖”容易发潮,甚至出现难堪的“倒闸事”;迟一分出锅,太老,卖相难看,容易散粒。熬糖油很快,在大铁锅熬了大约一分多钟,锅中的小泡变成了板栗大小的大泡。抄起铁锅,把糖油倒入另一口大铁锅。倒入早已炒制好的米泡、芝麻、花生等原料,搅拌,迅速将粘成团的“米泡糖”倒入案板上的木条框里,然后用“糖滚子”碾平压实,再操刀横竖切块切片。

  在余光中看来,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也是海峡。而在我看来,乡愁就是外婆做的米泡糖。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通常已经不再自己制作米炮糖,只是买些回家充当年货。而我,永远不会忘记外婆亲手切的白糖,它是我吃过最甜的“糖”,也是我遇见的最美丽的乡村特产。

  我如一个爱酒的人细致品评美酒一般,用心品味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也在不断地感受到祖国的进步、时代的变化。我想,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家乡的人最具幸福感的“甜”吧!

  篇三: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

  家乡风物志——拾起应星楼印象

  杨之靖

  2020年10月1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脱去负担,背上喜悦,南明湖畔,花明柳绿,湖面波光粼粼,悄然安静。锦鳞游泳,郁郁青青。

  瓯江之边,应星楼,一段被遗忘的记忆,重拾,回味。

  清晨,应星楼被藏匿在了蒙蒙细雨之间,她的红色被雾气淡去,显得不那么高调,她伴随着处州之人慢慢苏醒,丽水人的生活,也便开始……

  楼后面亭台水榭,每天都有很多人带着孩子喂鱼,这里的鲤鱼都又肥又大,成群结队。孩子们的欢笑声,小贩的叫卖声,夹杂着流水的哗哗声,苏醒,热闹,喜庆。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有所记载“少微山在浙江丽水东南十里,一名大栝山,以郡应少微处土星,故山名少微,州曰处州。”而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则明确“少微山在厦河之南,旧有少微星君祠,以郡应少微处士星也。”应星楼,因对应天上“少微处士星宿”得名,因见证千千万万丽水人民成长经历而成丽水之标志,因融合了处州百年来的传统文化而成处州之韵。

  这座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的建筑是时任处州郡守寺丞王庭芝主持修建的。时任郡守寺丞王庭芝看到了处于危难之际家国,为振起士气,唤起民众为国效力的情怀,筹资兴建了应星楼。楼宇的命名一方面是寓意着呼应天上人才之星处士星之意,一方面也是为了纪念人才之州之起源。应星楼的建造,新时代的开启,从此,风雨兼程有了见证。

  水灾,大火,两建两毁。历经千年的风雨,应星楼最终毁于日寇飞机对丽水360多次轰炸之中。曾经的人才之源,应星之楼,被无情地炮弹毁于一旦,只剩一片废墟,与无尽的叹息。

  2008年,为了再次传承丽水的历史文脉,丽水政府筹资重建见证历史千年历史的应星楼。2010年6月建成的新楼高达45。9米,共有九层,她在原有的古色古香之韵味上更添了雄伟与气派。如今,经过多年的规划,它成为丽水的一个文化地标建筑。

  而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自然少不了对地方文化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这方面,应星楼则化身成了“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个遗产馆位于应星楼的1-2层,分为山高水长和之韵、春耕冬酿勤之韵、巧夺天工匠之韵、弦歌弄灯娱之韵、乡野绝艺奇之韵、千年山哈凤之韵六个部分。

  春去秋来,许多个日夜,无数个四季,应星楼的历史见证着处州古城变成丽水现代都市,她一直默默伴随着丽水人民共度风雨丽水人民也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捍卫她的那份神圣与庄严。

  曾经,应星而名,遥对“处士星”,为古处州千年历史的见证。

  而后,屡遭水患,又经战火,最后只剩下一片空寂和史书上的只言片语,似乎只能在记忆里寻得她的故事。

  如今,应时再建,旧名新颜,成为今丽水耀古烁今的标志,它继续被刻入在一代一代丽水人民的记忆之中。

  而在老一辈的口中,却依旧流传着旧时的记忆,应星楼不仅仅是千年道教与古老文化的记录之地,更是千年处州文化的灵魂和丽水人的根。同样,于应星楼而言,它也不仅仅是传承着“处州”古地名的一座仿古老楼,

  纵观千百年的处州历史,这座城市在应星楼的陪伴下成长。应星楼好似千万丽水人民的母亲,是记忆中的那雄伟印象,也是那颗思想之心的寄托之物。

  对于不远万里来游玩的客人而言,应星楼是一座传承的桥梁,她无时不刻地展现着她的风采,告诉异乡之人,丽水之美,处州之韵,她大气而不张扬,她向千万人招手:这里,是丽水。

  对于本地丽水居民而言,应星楼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明湖畔,蒙蒙细雨之中,蓝天白云之下,“风儿柔了轻纱雾,应星楼隐在朦胧处”。

  对于身处他乡的游子而言,应星楼是记忆,是想念却不能去的地方。例如在异乡求学的我,也会时不时抬头看看那轮皎皎明月,拾起那片应星楼的印象,那从小便觉得高大雄伟的地方。看过千山万水,闲赏过他处风情,却忘却不了这牢牢锁在心里的应星楼印象。

  处州之韵,贤才之地,应星之楼,瓯江之畔的应星楼,承载着丽水人民的记忆,寄托着丽水人民的厚望,千千万万的丽水人民,从这里走出,带着处州古韵,带着丽水特色,怀着丽水情怀,将丽水之声传遍世界,也将世界之美融于丽水。

  篇四: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

  南顿斗笠寻访记

  蔡雨珊

  九月三十号下午,我们在壶镇南顿村进行了一次访谈。南顿村,是一个以竹子制作为特色的村子。本次我们研究的是南顿村的一大特色竹具——斗笠。

  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在古代,斗笠作为挡雨遮阳的器具,在山村水乡随处可见;到了现代,更有一些旅游景点,将斗笠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家庭,也会在墙上挂上一个斗笠作为装饰。

  漫步南顿村,目之所及最多的,除了鲜红的灯笼,就是斗笠了。就如右图所示,墙上挂着五彩的斗笠,前方还立着一个巨型斗笠。

  接着我们对斗笠进行了深入了解。由于大家对斗笠方面都未作了解,我们诚邀了一位当地老人为我们讲解,以下为我们的对话内容:

  珊:老奶奶,请问咱们村里这些挂着的斗笠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老奶奶:这个斗笠呢,要真正完完整整做出来,是非常麻烦的,要经过11道工序。首先啊,我们是要破竹剖篾,将数年生的老毛竹砍来,剔去竹枝,用篾刀将竹干破开,剖成筷状的竹条;然后呢,再给他慢慢剥离开青黄层,竹青层部分比较坚韧,竹黄层部分则较为松脆,我们在剖竹时啊就要特别注意分别对待了。把青黄篾细心地剖成很薄的竹篾,再用篾刀把篾条刮光滑,就能开始编斗笠了。我们在剖竹时,是要两眼盯着竹节,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竹篾的一头,右手拿住刀,将竹篾剖分开后,退一下刀,再用力把刀滑向箨环。刚开始做的时候呢一般很难把一大根竹干的竹篾从上到下一剖到底,这是个技术活,一下子不小心,不是竹箨环断裂,就是篾丝割破手或篾刀切到手。所以像我们编织斗笠师傅的手,总是布满伤疤。(说完还把手伸给我们看了看)我是年轻的时候做过这个,那个时候的疤啊,现在都还有呢,想想那个时候做这个,11道工序下来马虎不得,也就才卖一两毛一个,现在是涨价咯,好一点的要十几了呢。

  珊:那斗笠本身有什么好处,对于我们生活又有什么用处呢?

  老奶奶:斗笠是我们这些农民的必备品啊,每次去田里干活,都要带上它呢,轻便好用,可以遮阳又可以挡雨。你看斗笠外形宽大,其实摸起来顺滑一点都不扎手的,给我们干活的时候防晒、防雨、透气散热。最开始用斗笠的先是那些天天干活的农夫。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日天刚亮,就抓起斗笠走进田里。这个时候,斗笠就可以保护他们的脸和脖子,方便耕作。

  珊:嗯嗯,看来斗笠在农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农民伯伯劳动生活中不可少的用品呢!可是,刚刚我们一路走过来,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斗笠,有的是薄薄的一个,有的又是白色的,这些款式的斗笠又有什么不同呢?

  老奶奶:这些就是带起来的效果啊,质量之类的不一样,你看那些有白色夹在里面的,那些是纸或者是塑料膜,这样夹起来,戴起来的时候就会比那些粽叶的凉很多,更加遮阳光,还有的厚一点,那些质量就更好,可以用得更久。

  珊:我明白了,那谢谢老奶奶了,今天麻烦你了!

  最后,老奶奶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斗笠的故事,她说:“乾隆年间,任太常寺博士的中方荆坪村人潘仕权执掌宫庭礼仪,他回乡省亲后返京,将斗笠献给乾隆皇帝,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从此中方斗笠成为清朝贡品。”

  至今,斗笠依然留存,南顿村民们也仍然保留着制作斗笠的手工技艺。他们想把自己的这项属于村里人独特的手工技术永久留存,把这项技术传给下一代。相信,制作斗笠的手工技艺会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去。

  本次南顿村之旅,让我们小组感受到来自“竹文化”的浓厚冲击,体会到“竹传统”的工艺价值。但是,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农民更多选择的是塑料制品而非竹制斗笠,青年人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创新而非传统工艺。在总体上我们对传统的关注愈来愈少,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失传。因而,当今社会下我们在关注创新的同时,也应多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让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更流长。

  篇五: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

  独峰书院风物志

  方泽慧

  历史简介

  淳熙八年(1181),朱熹讲学仙都;离开后,朱熹的学生建读书堂于仙都岩。宝庆三年(1228),在青田进士叶嗣昌提议下,人们在鼎湖峰对面的伏虎岩下创建礼殿,作为讲贯之所,以示纪念。咸淳丁卯(1267)缙云进士户部尚书潜说友拨款扩建,名为“独峰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缙云知县何乃容在好山脚下的“晦庵先生弥节于此”之处重建书院。

  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

  书院位于初旸山南,月镜岩下。周围还有倪翁洞、问渔亭、仙女峰等景点。倪翁洞,由大小三个洞组成。洞前好溪蜿蜒,鼎湖在望。相传范蠡老师倪子助越灭吴后,嫉俗遁世,隐居于此。明代邑人御史樊献科、刑部尚书李志等曾读书于此。在倪翁洞附近,有一座雕梁画栋、以鱼为装饰的重檐八角亭——问渔亭。此亭建在一块形似莲瓣、四面临水的巨石上。传说鼎湖峰上有个湖,湖中长有大莲花。黄帝骑龙升天时,踩在莲花上腾空而起,然后刮起神风把莲花刮走。其中一瓣落到金华县变成金华山,另一瓣落到好溪旁的花瓣岩(这岩石又叫“青莲石”)。后来明朝有一个名叫濑仙的人来此,问询于渔而找到了他的主人御史樊献科。为了纪念这个“问渔得主人”的故事故造了“问渔亭”。

  由此可见,书院不仅因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厚度而吸引古今中外的人们,还因其所带有的神话的神秘风情而吸引古代向往自由的仁人志士以及现世好奇的我们。当然也少不了这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内部结构

  独峰书院建筑属晚清风格,占地一千两百平方米。核心部分为三间三进,左右厢房二十间,南北对称,由卷洞圆门和小门相连。其间花园、天井、围廊浑然一体。朱子及本县名人“禄位祠”三间,院门上石刻同治举人赵保滋书“独峰书院”匾额,书法秀丽。正厅大门上新悬匾额,上刻“晦翁遗迹”四字,为当代书法家沙孟海所书。文院内有椤木石楠、银杏、桂树、山茶、金钱松、芭蕉等名花名木。院内展览内容以纪念朱熹为中心,并陈列仙都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以及仙都恐龙化石图片,供游客观赏、品味。

  人文传承

  2015年12月6日,独峰书院举行了第一场公益性质的读书会,全民读经,论语一百;2017年9月9日,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独峰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向全县读者征集独峰书院廊柱楹联,仙都胜境清清靓,独峰书院朗朗声。2019年,开展了七夕良辰,礼在仙都,“及笄礼”乞巧传统文化日活动,一直延续到2020年。这些活动的开展,让这幽静古朴的院落里多了一群怀揣着对传统和文化无比崇敬的人,也让书院变得多元、年轻起来。

  篇六: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

  宁波风物志

  余佳露

  宁波是我的家乡,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海滨城市。下面介绍宁波的古建筑。

  一、天一阁·月湖

  天一阁是宁波的著名建筑,它坐落于月湖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古色古香的庭院,浓浓的古书气息,让人立刻对它悠久的历史产生敬仰。一进大门便看见藏书楼主人范钦的石像,他身后的壁画也栩栩如生。藏书楼里面陈列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书籍,这些书籍也上百年的历史。

  天一阁防火藏书楼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楼上的通间大致上是用于存贮图书,布置书橱。用书橱将大通间划分开,井井有条。楼下为六间的布局。天一阁与范氏住宅之间还隔有一墙,用以防火。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南宋时期广建亭台楼阁,植树种花,形成“月湖十洲”。这十洲分别为湖东的“竹屿”,月岛的“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

  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的中心。唐朝贺知章、北宋王安石、南宋史浩、宋朝杨简、明末清初万斯同等都在月湖留下了痕迹,他们或隐居、或讲学,或做官,或著书。

  二、梁祝文化公园

  梁祝文化公园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

  相传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叫“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县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接着坟中竟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三、南塘老街

  南塘老街曾是旧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叫“南门三市”。这条街上商铺林立,货品琳琅满目,全是宁波历史悠久的传统特色美食。“缸鸭狗”的汤圆,颗颗圆滑饱满,芝麻馅甜而不腻,汤圆上撒点桂花,清香扑鼻,混合糯米香,简直沁人心脾。“油赞子”有百年的历史。每家油赞子店铺门前都挤满了人。一根根油赞子拧成麻花状,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除了面香还有海苔的味道在口中回味,让人忍不住再来一根。“慈城年糕”洁白如玉,十分软糯,很有嚼劲。“年糕,年糕,年年高”,宁波人喜欢吃年糕,也会做年糕。在做好的年糕上印上“五福”“六宝”“金钱”等字,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三北豆酥糖”口感酥松,入口即化,不沾牙,吃完后,淡淡的黄豆香迟迟不会散去。

  宁波,有它别有风味的一面。时代在发展,宁波人的生活也越变越好。

热门专题

  • 高一作文优秀作文800字
    高一作文优秀作文800字

    高一作文优秀作文800字专题专业为老师,家长,学生开设,非常全面涵盖了高中所有的作文类型,比如:写景,与事,写物,非常值得家长和学生的阅读借鉴,并且高中作文400字优秀作文大全中的优秀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扎实的写作基础,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 高中作文500字左右
    高中作文500字左右

    高中作文500字左右专题专业为老师,家长,学生开设,非常全面涵盖了高中所有的作文类型,比如:写景,与事,写物,非常值得家长和学生的阅读借鉴,并且高中作文400字优秀作文大全中的优秀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扎实的写作基础,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300字优秀作文精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300字优秀作文精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300字优秀作文精选专题收集了多篇不同的身份的作者所发布的,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著名文字作品的所感所想,真心的希望网友们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800字优秀作文精专题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00字优秀作文精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00字优秀作文精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00字优秀作文精选专题收集了多篇不同的身份的作者所发布的,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著名文字作品的所感所想,真心的希望网友们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00字优秀作文精选题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